
北京工業大學奧林匹克體育館屋面形似扁平的羽毛球,建筑體態輕盈而美觀。
比賽場館的屋蓋主體結構是一個內層直徑93米、外層直徑98米的
預應力弦支穹頂結構,其中比賽館中弦支穹頂的5道環向鋼索和每環56根徑向
鋼拉桿象征著我國56個民族手牽奧運五環。
體育館的建筑、結構、空調、照明等所有專業的設計和施工均由我國自主完成。比賽館高25.9米,熱身館高15.5米,賽時總座位數7500個。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預應力弦支穹頂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南,毗鄰東四環路的北京工業大學奧林匹克體育館將承擔北京2008年奧運會羽毛球、藝術體操比賽項目。體育館總建筑面積約24383平方米,賽時座位數為7500個。體育館主要包括比賽館和熱身館兩部分,比賽館高25.9米,熱身館高15.5米。體育館的建筑設計緊緊圍繞著“羽毛球”這個主題。
走進體育館,記者立刻感覺豁然開朗,為此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張愛林解釋說這個體育館內部之所以顯得特別的高大敞亮并不是因為體育館的面積大,而是運用預應力弦支穹頂結構將內部空間“變”大了。比賽場館的屋蓋主體結構是一個內層直徑93米、外層直徑98米的預應力弦支穹頂結構,這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預應力弦支穹頂,其中比賽館中弦支穹頂的5道環向鋼索和每環56根徑向鋼拉桿象征著我國56個民族手牽奧運五環。
一般說來,弦支穹頂結構的上部是一個球冠頂面的單層網殼,由很多鋼管組成,下部用鋼索撐起來。但羽毛球館的跨度為93米,如果只用單層網殼支撐這么大的跨度,就要大大增加構件的截面尺度,結構就會很笨重,因此設計單位在羽毛球館單層網殼下面使用高
強度的鋼索進行張拉,將網殼支撐住,這一做法節省了30%至40%的
鋼材。
“弦支穹頂結構和弓的外形有些相似。”張愛林舉了個例子,“做弓的竹子下面需要一個高強度的弓弦拉住它,才能使弓保持一個穩定的形狀。上面說的單層網殼好比做弓的竹子,而下面的高強度鋼索就是弓弦。如果沒有弓弦在那里撐著,竹子也許還能是弓形,但形狀不會保持很好的穩定。而單層網殼如果沒有鋼索的拉力支撐,就會不穩定。這就是弦支穹頂結構,而這個結構的關鍵,是在鋼索中施加了預應力。”
預應力的施加使羽毛球館擁有輕盈外觀的同時,“骨架”卻依然剛勁有力,完美地貼合了羽毛球、藝術體操這兩項看似輕柔但又充滿力度的運動。
氣流組合設計保證比賽不受干擾
眾所周知,羽毛球和藝術體操比賽對于場館內的空調設計有著特殊要求,奧運會比賽時正值北京炎熱的8月,因此如何能夠既不影響運動員比賽又能讓觀眾在舒適的環境中觀賽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張愛林向記者介紹,北工大體育館采用了分層空調和席下送風的氣流組織設計,通過對比賽廳的氣流、氣溫做CFD仿真模擬研究,使氣流分區合理管理,減少大空間的能源浪費,實現了比賽大廳內距地9米內的氣流速度小于0.2米/秒,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符合國際羽聯對場地的要求,觀眾坐在館內也會感到舒適。
這種席下送風的氣流組織設計,也就是看臺內增設空調送風管道,讓涼風從觀眾的座椅下面吹出來。每兩個座位下面有3個直徑各13厘米的送風口。整個體育館中,一共設置了9100多個送風口。這樣不僅降低了風速,還避免了空調出風時對場上運動員的影響,不會影響到羽毛球的飛行線路。
奧運會后成為百姓文體活動中心
目前,在北工大的校園內已經實現了雨水收集利用,體育館人行廣場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鋪設,部分燈具采用高效發光二極管照明,體育館冬季使用地熱
供暖方式,夏季則使用水源
熱泵系統制冷,這些做法都達到了節能環保的效果。
賽后,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將成為校內兩萬多名師生的文體活動中心。同時,作為北京市東南區中惟一的一座奧運場館,這里還將成為該地區居民的文體活動中心。屆時,體育館內將設置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訓練場地,以及舞蹈、聲樂、樂隊排練廳,還兼做各種報告、團體訓練、技能培訓、文化科技作品展覽場所。另外,由于距離國家羽毛球隊駐地僅有3.5公里,因此該體育館還將成為中國羽毛球國家隊的訓練基地。
與【奧運場館】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奧運場館”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