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鳥巢鋼結構卸載 侯兆欣講解卸載原理視頻 |
 |
|
桑朝暉: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大家周末好,我是北京衛視的主持人桑朝暉,您現在收看的是北京電視臺正在為您直播的2008國家主體育場鳥巢鋼結構卸載大型直播節目,今天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我的兩位同行,也是大家熟悉的兩位美麗的女士和我一起合作。
吳小莉:大家好我是吳小莉。
葉蓉:大家好我是葉蓉。
桑朝暉:這個在2008年將承辦奧運會開閉幕式,并且在這里將產生50枚左右的金牌的主體育場,就像我們的一個孩子一樣它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備受我們的關注,今天的鋼結構卸載,打個比方就像這個孩子能不能擺脫支撐,自己穩穩當當的站在地面上,這是一個關鍵的歷史性的時刻。
葉蓉:所以我們今天都特別高興,同時今天這個卸載會通過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資訊網站,還有北京奧組委的官方網站進行直播,同時關心北京日新月異變化的全球華人和國人都能見證這個歷史時刻的到來。
桑朝暉: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演播臺就搭在距離鳥巢結構不足百米的地方,我們這個演播臺真的是匠心獨具,舞美設計的非常的巧妙,就像一個小的鳥巢一樣,我們中間還將穿插一些諸多鳥巢從設計到建設的一些故事,同時分享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另外,今天的電視直播的大致流程和觀眾朋友交代一下,我們將在9:10、10:10分對于鳥巢鋼結構最后的兩次卸載進行現場直播,在11:10分將直播卸載數據的監測和分析情況,大約在11:30分前后發布卸載的結果,我們今后在奧運建設當中體現出來的自主創新的意識和綠色、科技和人文這三大奧運理念與現場的嘉賓進行現場的溝通和交流。
葉蓉:我先把各位嘉賓介紹給大家,左邊第一位專家他是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理事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的領銜專家侯兆欣先生,歡迎您,坐在第二位的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李興剛先生,歡迎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鄭曙陽先生,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施衛良先生,旁邊這位是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鋼先生,歡迎您,北京市國資公司董事長、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愛慶先生,這位是北京城建集團董事長劉龍華先生。大家可能看到了在我們嘉賓席上還有一些大家熟悉的面孔,他們是何晴,還有部分曾經主辦過奧運會的國家的駐華使節、清華大學的同學們,還有場館的建設者們,他們將在我們直播過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心得和故事,希望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熱情的投入到我們的節目當中來,您可以通過13901234567和我們進行交流。
吳小莉:今天北京是艷陽高照,這么多朋友親臨我們的現場,歡迎他們的到來。同時為了讓觀眾朋友,也是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更全面的領略正在建設當中的北京奧運場館如火如荼的景象,我們在國家的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以及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等幾個奧運場館的建設工地都設置了直播機位,為廣大觀眾做全方位的展示這個重大的景觀,這是北京奧運工程自三年前開工建設以來最全面的一次集中展示。
桑朝暉:剛才你介紹那么多,我這里有一個題板,更加直觀,更加形象,這個題板上標識了參與今天直播的一個機位圖,這里是國家體育場,這里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里是國家體育館,稍遠一點在西四環五棵松體育中心,這些紅色的區域都是我們的直播點,都有我們的記者在那里為您時時發回現場的情況,同時我們還看到直升飛機,我們還是一有立體的報道,從空中為您發回鳥瞰鳥巢的一些報道。我們主演播室區域位置在于國家游泳中心,還有國家體育場,還有國家體育館中心的位置,位于三大主場館,可以說一覽無余。
吳小莉:我們身后就是鳥巢,前方就是水立方,今天參加鋼結構的工程技術人員正在集結當中,他們要做開工前的最后準備,我們現在是不是請導播把信號切到現場,看看那里的情況。
記者:這里是指揮部的所在地,這六天來咱們的設計人員還有監理,還有業主和承包方一直在夜以繼日的戰斗,為了今天的鳥巢結構能夠卸載成功。今天也是工程最關鍵的一天,因為要進行7.4和7.5這兩步的卸載工程,如果這兩步能夠順利完成,鳥巢的卸載工程就算是成功了。在我的身后有一個小鳥巢,這個小鳥巢是前兩天工程技術人員專
門搭建出來的,專門為了迎接今天這個最后的勝利,我也希望咱們所在的這個鳥巢的鋼結構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矗立在這里。大家還可以看到我的右面和左面都是參加今天要進行鳥巢最后卸載工程的工人,大概有200多位,可以看到他們身上的裝備已經帶好了,集結待發,準備走上自己的作業點。鳥巢我來過很多次了,今天的心情特別激動,因為今天是最關鍵的一天,可以說已經進入倒計時了,這些工人待會兒會走上鳥巢作業點,我也是特別希望簡短的開工儀式趕緊開始,這樣今天的工程就能早點開始。好象已經開始宣布了。
現場指揮:今天是國家體育場鋼結構卸載第七大步7.4、7.5的最后時刻,希望我們發揚作風,按照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做好自身安全,確保鳥巢卸載成功,同志們有沒有信心?出發,各就各位。
記者:現在咱們的工人已經開始走上這個作業點了,十幾分鐘之后他們就應該能夠開始正式的卸載工作,從現在開始,我會一直在面前的指揮部為大家介紹情況,現在把信號交還給演播室。
桑朝暉:田冰,剛才總指揮一聲令下,說第七大步,是不是就是最后的環節了?
記者:對,鳥巢結構一共是七大步,今天是最后兩小步。
吳小莉:我們剛才在現場聽到他們一聲令下的出發,我們都挺有信心的。
桑朝暉:我們再看看其他幾個點的記者那里的情況,接下來我們連線胡蝶,胡蝶你好,介紹一下你現在的位置。
記者:大家好,我是胡蝶,如果說田冰所在的位置是戰地指揮部,我這里就是戰地前線了,我們所處的這個地點是距離地面大概垂直高度有36、37米,這樣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就要這樣全副武裝。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平常我們在鳥巢的外圍或者是底下看不到的美景,這里先在這里向您搶先報道一下,向四周看過去,鳥巢的鋼結構是交叉縱橫,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很大的鋼鐵叢林里面,感覺人是非常的渺小,但是同時我的心情也很激動,因為這些非常漂亮的鋼結構都是我們通過智慧自己創新出來的,您可以看到整體的鋼結構底下有一些褐色的
支架,我先要告訴您一下,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在這里選景,是因為我們可以更近距離的觀測這些卸載點,這個點距離我是最近的,大概不過十米左右的樣子,稍候工人可能會在這上面做一些作業,這樣一些支撐塔架是臨時搭建而成的,就78個分在內圈、中圈和外圈之上,工人陸續的在向這里出發,他們到這里就可以進行監測工作和卸載工作了,一會兒我將最新的消息向您匯報。
主持人:你現在的位置是在37、38米,你現在在看臺上,竣工以后你這里是最高的看臺嗎?
記者:這里不是,但是這里是離卸載點最近的,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這些卸載點的地方,我們今天選景也是考慮到這些因素。
吳小莉:你的選景可以讓我們率先看到鳥巢內部是什么景觀。
桑朝暉:請胡蝶轉告一下前方的采訪人員,注意你們的安全,謝謝你。接下來我們就連線鳥巢外面另外幾個直播點的記者,我們連線一下他們。
記者: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馮超,我現在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現場,2008年在這里將要進行的是游泳、花樣游泳和跳水的比賽,水立方還是目前國內第一個大規模使用了ETFP材料的建筑,在所有奧運場館當中,水立方是唯一一個由華人華僑捐資建設的,它凝聚的是全球華人對奧運的期盼。從2003年12月開始施工以來,水立方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模結構的安裝情況,待會兒我們就進入水立方的內部介紹它的施工進展,您可以跟著我們的鏡頭近距離的感受一下水立方的魅力。
記者:觀眾朋友,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國家體育館工程,未來這里將舉辦29屆奧運會的手球比賽,您可以看到這里離國家體育場工程是非常的近,也就是著名的鳥巢,從我的身后您就可以看到鳥巢非常雄渾的造型,更為巧合的是,就在國家體育場,也就是鳥巢工程完成整體鋼結構卸載的今天,國家體育館工程將啟動鋼屋架的最后一個工序叫張拉,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個詞很奇怪,而國家體育館工程現在到底進行到了什么程度,我們又什么時候可以看到這個造型的體育館呢,在接下來的現場報道中我將為您一一解答。
記者: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記者韋佳,和前幾位在奧林匹克中心區的記者不同,我在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為您做現場報道,這里主要包含三個工程,之所以把奧運場館選在這兒,就是想在相對缺乏大型體育文化設施的西部永久的保留下一座奧運遺產,以滿足周邊人民對體育文化和休閑娛樂等諸多需求,這個工程從3月29號開工以來,籃球館的
主體結構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正在進行
玻璃幕墻的安裝,接下來我將為您帶來五棵松的最新情況。
桑朝暉:謝謝前方的記者,我們待會兒再期待你們的最新報道,觀眾朋友們,現在的時間是9月17號上午8:49分,您現在收看的是北京衛視正在為您直播的鳥巢鋼結構卸載大型直播節目,我們的直播是從上午8:30開始將持續四個小時左右,參加鳥巢鋼結構卸載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在聽我們的記者介紹,已經陸續地進入到操作崗位了,大約20分鐘之后就將啟動今天的第一次卸載程序了。
吳小莉:這個操作崗位就在我們的身后,在世界建筑史上或者中國的奧運史上,或者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史上,今天正在發生的一切都將載入史冊,在座各位的見證也將載入史冊,鳥巢工程的懸念在今天就會有答案,因為卸載這個舉動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鳥巢工程是否能夠成功的一個關鍵時刻,在未來三個多小時里,鳥巢鋼結構的卸載會全部完成,如果這個卸載不出現任何問題,那就意味著鳥巢的鋼結構施工是基本成功的,42000噸的
鋼筋鐵骨就會永遠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
桑朝暉:我們總說卸載卸載,剛才你也說了很多,但是這兩天大家通過我們的預告,對于卸載這個詞倒是耳熟能詳了,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內容,是什么意思,可能還不大理解,畢竟它是一個工程方面的專業術語,接下來我們準備了一個短片,接下來我們還會請專家介紹一下。先看大屏幕。
解說:這些縱橫交錯的鋼鐵支脈是鳥巢設計當中最繁雜的地方,也是鳥巢設計中最艱難的部分,總重達42000噸,中間懸空部位為11200噸,產生的重力難以想象,在鳥巢的建設過程中,78根臨時搭建的支撐塔架支撐著這11200噸的鋼鐵支脈,分布在鳥巢鋼結構的外圈、中圈、內圈上,卸載就是將由這78根臨時支撐塔架提供的支撐
荷載卸去,根據嚴密計算和論證,整個卸載分為7次,每次按外圈、中圈、內圈再中圈、內圈的步驟來進行,如此循環重復七次,卸載完成,專家們又把這個過程簡稱為七大步五小步,共計35步,具體實施卸載時,每個小步的完成需要經過三個準確無誤的工藝環節,在鳥巢安裝過程中78個臨時支撐塔架的頂部都設置了一些厚度不等的墊塊支撐鋼結構,第一個環節先撤去千斤頂,第二環節撤去臨時支撐塔架設計要求的墊塊,第三個環節千斤頂下降到一定的高度,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交替下降,所有的受力點完成三個環節才算完成一小步,循環35次以后,鳥巢的全部荷載就轉化為自身承受,卸載完成。鋼結構的每次卸載都會發生位置下移,而所有的下移距離必須精確到毫米,根據設計要求,外圈的下降總量將控制在67—70毫米,中圈161—178毫米,內圈208—286毫米。
吳小莉:我們請出侯兆欣教授給我們做一個現場的講解。
侯兆欣:現在我想通過現場的模型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天卸載的原理和卸載的步驟,現場這個模型是展示了我們鳥巢鋼結構的局部,整個鳥巢鋼結構的跨度將近340米,高度達到了68米,相當于20層樓這么高,整個重量是42000噸,對于如此之大的一個鋼結構,我們要采取的是高空拼裝的一種安裝方法,這種方法就需要我們在安裝的過程中,下面要做很多的臨時的支撐點,剛才在片中已經說到了,我們一共有78個支撐點,這78個支撐點分布在三圈,一個是我們稱為外圈,24個支撐點,中圈一共也是24個支撐點,內圈是30個支撐點,什么叫卸載呢?所謂的卸載就是當這個結構已經成型,已經合攏以后,要把下面的臨時支撐點撤掉,這就叫卸載,所謂真正含義的卸載是指臨時支撐的卸載,而對于整個結構來講,是一個加載的過程。我們今天的卸載指的是最后的兩次,我們根據整個卸載方案,我手里拿到的這本書是我們整個鋼結構卸載的一個操作手冊,另外還有幾百頁的一個卸載方案,整個卸載分成了七個大步,每一大步里面又有五個小步,這五個小步是怎么進行的呢,第一步是卸外圈,第二步是中圈,第三步是內圈,第四步是中圈,第五步也是內圈,五個小步組成了一個大步,今天我們鳥巢鋼結構已經卸到了第六大步已經卸完了,第七大步的第一、第二、第三都已經卸完了,現在剩下最后兩個小步,就是我們說的第34步和35步,今天這兩步是我們最關鍵的兩步。也就是說,目前鳥巢現場外圈的支撐點已經脫離,現在就剩下中圈和內圈。我們關注今天的卸載都關注什么呢?我想是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時間點,我們大概在9:10分進行第34次的卸載,整個卸載過程大概需要一刻鐘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在9:30這個時間里面,中間這個點就要脫離,就算卸載完成,我們關注的第二個點是大概在10:10分的時候,卸最后一次載,就是中間這一圈的30個點的載,這個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10:10分,再過15分鐘或者20分鐘的時間,也就是在10:30的時候,中間的30個支撐點將脫離,也就是說這個結構與臨時支撐在脫離的那一時刻或者是剎那就意味著我們整個鳥巢誕生了,如果我們說給鳥巢算生日的話,我們應該說鳥巢的生日是2006年9月17號上午10:30左右的時間,再通過一個小時我們這個數據的統計,最后進行確認,它的時間大概在11:30,也就是說,如果法定的生日應該是上午11:30。
葉蓉:我想剛才大家從概念上、理論上也弄清楚了,我想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想要關注這樣一個卸載的過程,又有哪些地方,哪些步驟或者關鍵的部分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
侯兆欣:卸載是鋼結構施工的一個小小的環節,或者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里面包含著很多高新的技術,我想我們關注的就是它用了哪些高新的技術,第一,我們35次卸載每個點,比如外圈的點要卸七次,中圈和內圈的點要卸14次,每次到底卸多少,這個是精確到一毫米的,這個數字怎么出來的,所以我們采用了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這個技術把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技術集合在一起,我們對整個卸載過程進行了計算機模擬,這是采取的第一個技術,第二個,我們怎么才能做到整個卸載是同步呢?也就是說設計要求我們整個卸載,要求要同步進行,我們知道有78個點,這一圈里面,最后一個圈是30個點,30個點怎么做到同步呢,我們采用計算機同步控制系統,如果這30個點在整個卸載過程中有一個點出現問題,比如漏油或者
設備出現故障,我們會馬上停止,排除故障。第三個技術,我們怎么保證我們每次卸載是成功的呢,我們采用的是結構監測和安全檢測的技術,好比我們在醫院的重癥監護室,我們的血壓和心臟都是在監測的,我們在鳥巢也設置了這么一個監測設備,在整個卸載過程中我們整個鳥巢是在受監測過程中,如果發現我們監測的數據和我們計算的數據有誤差或者偏差很大,我們就會停止卸載,找出原因,下一步再繼續往下卸載。
葉蓉:通過您的介紹我們也知道整個卸載過程,不管是專家、技術人員和建設者,觀眾的心也是揪著的,實際上我們也知道這樣一個建設,我們建設者的創新,一個
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您作為領銜科學家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感受吧?
侯兆欣:這方面我感受很深,僅僅一個鋼結構的卸載過程就包含了很多高新技術,我們整個鋼結構的建設,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點就有幾十多項,包含了設計、材料、加工、制作、安裝、檢測、管理等等各個方面,可以說鳥巢鋼結構的施工難度是前所未有的,讓我來說,它是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的鋼結構工程之一一點不是夸張的。整個鋼結構的施工全部是由中國來自主完成的。
葉蓉:好的,我們謝謝侯教授的講解,也讓我們的觀眾朋友在注視、見證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也學會了哪些是關鍵的步驟,也學會了如何看門道,謝謝侯教授。
吳小莉:非常感謝侯教授,已經把重要的時間點告訴我們了,9:10分,倒數第二個小步要開始進行,10:30左右我們的鳥巢卸載工作應該就要全部完成,11:30就是我們法定的登記的鳥巢的誕生日跟時間點,如果算生辰八字我想是非常好的生辰八字了。
桑朝暉:是啊,身份證上的生日就是今天這個時間,所以說我們總說歷史性的時刻多么激動人心,剛才我們專家的注解那才是最恰當的,恰如其份。事實上我們說鳥巢鋼結構的卸載早在三天之前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在這些天完成了前六大步還有第七大步前三小步的這么一個過程,各種技術指標已經都在設計、控制范圍之內,今天將要進行的剛才已經提到了,是最后一大步,因為每一大步分成五小步,前三小步已經完成,今天將進行第七大步最后兩小步。
吳小莉:但是這兩小步可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步。
桑朝暉:好,觀眾朋友,大家周末好,您現在收看的是北京衛視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的鳥巢鋼結構卸載大型直播節目,剛才在廣告時間,我們和在場的大學生做了一個交流,我們都普遍感到我們的專家,剛才講解的專家真的是非常有水平,深入淺出,讓我們對鋼結構卸載這么復雜的程序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還將請出更多的嘉賓,現在在演播臺就坐的有四位嘉賓,他們分別是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理事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領銜專家侯兆欣,也就是剛才給我們講解的專家,還有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國家體育場中方總設計師李興剛先生,非常年輕,北京市國資公司董事長、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愛慶,還有北京城建集團董事長劉龍華先生,F在的時間是上午的9:08分,第一次鳥巢鋼結構的卸載即將開始,下面我們先將信號接到鳥巢里面的卸載指揮中心。田冰你好。
田冰:桑朝暉你好,F在的時間是9:10分,咱們現在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指揮部里面是非常繁忙的,大家可以看到。
現場聲音:
報告總指揮,信息指揮部向您報告7.2步和7.3步數據正常,可以進行7.4步的工作。
報告總指揮,我南區指揮,南區7.4步卸載工作已經全部準備完畢,等待指示。
報告總指揮,7.4步的控制系統和卸載設備準備完畢,等候指令。
總指揮:各操作點請注意,我宣布七大步第4小步卸載開始。
桑朝暉:現在卸載已經開始了。
記者:好的,觀眾朋友,您現在已經看到了在這個卸載點上,這些施工人員已經就位了,在一聲號令之后他們現在已經開始作業。好,觀眾朋友現在我介紹一下在我身邊有一位專家邱博士,今天我們想請他跟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卸載的具體情況,邱博士您好。
邱德龍: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體育場的副總工程師,我叫邱德龍。
記者:邱博士,工人在這邊已經就位了,現在黃顏色,拉著長長尾巴的東西應該是千斤頂是嗎?
邱德龍:是的,支撐塔上面兩個黃顏色的設備就是千斤頂,你說的長長的尾巴是油管、油路,現在已經得到了指令,現在千斤頂應該是慢慢的頂升。
記者:千斤頂為什么要進行一個頂升呢?
邱德龍:現在鋼結構是支撐在支撐塔的兩個小支柱上面,要把小支柱的
墊片撤出來,首先就要將千斤頂結構頂起來,使得小支柱上面的墊片可以松動,可以拆除,拆完以后千斤頂下降,可以完成這一步的卸載了。
記者:其實邱博士,我們可以向觀眾朋友這么解釋一下,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先拿千斤頂把鋼梁結構先頂起來,留出一道空隙,再把中間的墊片抽掉,接著再讓千斤頂緩慢下降,這樣就得到了鋼結構的下降,最后達到卸載點的分離,是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很像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修車,先把車支起來再換輪胎,會覺得很方便,是不是這個道理?
邱德龍:原理是一樣的,先把這個頂起來,然后再把輪胎修好以后再放回來,再回落,這個原理是一樣的,先用千斤頂把這個鋼梁頂起來,把墊片拆除,然后拆除到卸載規定的卸載量,千斤頂再緩緩下落,達到這一步的卸載工作。
記者:現在從我這個角度看,因為現在進行的是中圈的卸載,而且這個點應該是內4、5點,這個點雖然距離我不是很遠,但是我還是仍然不能看清楚千斤頂頂升的過程,因為實在是太遠了,感覺不到它在動,您能告訴我們它其實要升多高嗎?
邱德龍:千斤頂頂升的時候是靠力來控制,頂升的高度應該是使墊片脫離1到2毫米這個高度就夠了。
記者:也就是說它頂升的高度就是只要讓墊片能移動就可以。
邱德龍:對,只要墊片可以自由松動就可以了。
記者:我們也知道千斤頂,剛才您說了是液壓千斤頂,怎么來保證我們升的高度或者是降的高度是完全符合我們所預測的那個數據呢?
邱德龍:千斤頂升的高度首先是用力來控制,每個卸載點要輸入不同的力,因為中圈24個卸載點頂升的力度不一樣,通過控制中心計算機的控制,每個點輸入不同的力,油泵將千斤頂供油,千斤頂頂起來,在頂的過程,工人及時監測千斤頂的變位,如果說發現墊片已經松動,立即將千斤頂上升的狀態轉換到停止狀態。
記者:就是說由底下的控制中心來控制,同時這個控制中心又由我們總指揮臺控制,可以說是統一部署,這樣就減少了誤差,是嗎?
邱德龍:是的。
記者:現在看到這個4、5卸載點上工人還比較多,但是我同時環顧了四周,發現在中圈上,工人的數量并不是很多,大概一個卸載點上有三個工人,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工人的分工是如何的?
邱德龍:卸載點上一般是三個工人,其中一個是負責拆裝我們剛才說的墊片,另外一個是負責支撐塔上油泵的開關,還有一個人員是我們的管理人員,是負責這個點的所有的操作的進度以及他們兩個操作工人的操作過程所有的記錄,能夠做到咱們這一點,這一步卸載所有步驟是按照預定的步驟來實施的,而且做到萬無一失。
記者:按照預計,中圈下降幅度大概在多少毫米?
邱德龍:中圈下降的幅度,每個點都是不太一樣,對于內4、5這個點,咱們可以看到的這個點,下降的幅度應該是15毫米。
記者:感覺是特別的精密了,我在想,其實我們不管是上升還是下降,它的毫米數都非常的小,可以說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我們這個作業當中。
邱德龍:是的,因為我們每個點不一樣,我們下降的位移的控制,卸載量的控制通過不同的墊片來實現,我們液壓系統的設備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確的位移控制。
記者:這個液壓設備,您剛才介紹了,是由我們底下的控制中心控制的,現在我們趁著液壓千斤頂上升的過程中,我們先請底下的田冰介紹一下底下的工作情況。
田冰:我剛才聽到你給大家介紹的控制這一塊,站在我左邊這位是咱們工程的現場總指揮譚曉春,剛才我們同事說他在4、5平臺上面看看監測的情況,咱們是怎么來監測的。
譚曉春:這臺電腦是監測整個承重情況。
現場負責經理:這邊可以反映所有卸載頂升設備的情況,現在時時反映4、5點的力是85.6噸,時時顯示內受力情況。這是我們整個控制系統控制我們動力源在工作,給整個系統加載、加力,先讓千斤頂往上走。
譚曉春:通過這個受力點可以顯示出來,其實鋼結構溫度對它的影響也很大。我們請中國建筑設計院的鋼結構的設計師給介紹一下。
田冰:今天我聽說天氣預報是32度,咱們設計溫度應該是23度左右,這個差別比較大,會有什么影響嗎?
設計師:氣溫,特別是
太陽輻射溫度的升高,對鋼結構的
變形和
內力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也做了一下統計,每天的溫度變化是比較大的,如果加載的溫度,頂升的溫度,高于合攏溫度的話,鋼結構整個的
撓度會有所上升,如果低于合攏溫度撓度會有所下降,目前看溫度沒有超過我們合攏的溫度,跟我們預估值應該是比較接近的。
田冰:剛才胡蝶給咱們說的z45號還在作業中,可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再問問胡蝶現在那邊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胡蝶:現在我們看到工人們正在等待指令,現在千斤頂已經上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地方,現在就等待我們要把這個墊片抽出來,現在正在等待著指令,我們先看一下,F在工人們已經開始動作了,這個千斤頂頂到一定的高度之后,這個墊片可以松動了,現在他們已經拿手輕輕的把它卸了下來,從我這個位置可以看出來這個墊片好象是一個正方形,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邱德龍:它首先是鋼的,是Q35的,它承受的最大的受力壓力應該是300,可以足夠承受卸載過程中的壓力。
記者:這個墊片也是厚薄不一,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邱德龍:首先是要墊起來足夠的高度,同時墊片高度不能太高,高了以后水平力的影響會不太穩定,一般情況下墊片的高度是在40、50毫米,每塊
墊板的厚度也是10毫米、20毫米各不相等。
記者:現在Z45點好象已經把墊片抽取完畢了,接下來應該是要等到把數據匯總到地下的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再宣布他們下一步該做什么,接下來我們把信號切到田冰,讓他告訴我們數據監測的情況如何。
田冰:現在的數據可能馬上要出來了,大家要關注一下控制臺這里。他們現在應該還是在做最后的準備,我們問一下譚總,這兩天整體工程的進度怎么樣?因為已經進行六天了,以前的進度怎么樣呢?
譚曉春:我們從9月12號開始演練,演練了兩天,正式從9月14號開始,按照我們當時的方案是七大步,每個大步里面分五個小步,到昨天為止,已經完成了六大步,外加七大步的7.1、7.2、7.3,剛才我宣布7.4開始,應該說大部分點開始逐步脫離,鋼結構和支撐點開始脫離,今天還有將近十來個點沒有脫離,今天7.4和7.5是關鍵工序,鳥巢的成功可能要到7.5全部做完才能有結構,大家連續工作將近六天多,晚上還再繼續完成這些工序,很辛苦,我們還是決定按照過去的要求,精益求精,操作的時候一絲不茍,確保鳥巢卸載成功,萬無一失。
田冰:現在再看一下控制臺的情況怎么樣。
記者:好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指令發出之后,油缸可以下降,其實就是說千斤頂下降,千斤頂下降是由底下的控制中心控制是嗎?
邱德龍:是的,千斤頂的下降是由控制中心發指令下降,剛才說的抽取墊片,下降的量是由抽取和增加的墊片控制的。
記者:好的,我看到這個墊片,剛才我們說了一半,要給大家再介紹一下,這個墊片您剛才說了有厚有薄是方便不同的取出,他們厚度最薄的多少,最厚的多少?
邱德龍:最薄的是2毫米,最厚的有10毫米也有20毫米,這一步需要控制的鋼結構卸載的位移,需要把厚的墊片抽走以后,為了保證15毫米,墊一些薄的墊片,如果說抽了一個20毫米的墊片,應該再補回去一個4毫米的墊片,以達到我設計的下降的位置。
記者:跟觀眾朋友們解釋一下,其實這個道理就有點像我們人民幣中的兩塊、五塊、十塊,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達到我們需要的數值,是不是這個意思?
邱德龍:是這樣的。
記者:現在指令下達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油缸是準備下降了,工人們一般是每個步驟之后都應該是等待指令是嗎?
邱德龍:對,因為咱們每一步的卸載都需要中央系統給它發指令,然后通過分指揮用對講機跟每個
節點的操作工作進行指令傳輸,工人操作完這一步的指令應該及時將信息返回給信息指揮部。
記者:其實這個油缸已經開始下降了,下降的幅度是非常的微弱,但是仍然能夠感覺到這個幅度,F在可以感覺到油缸因為在下降,整個鋼梁和
剛架的支撐結構已經脫開了,是不是意味著這個點已經快完成了?
邱德龍:如果油缸已經下降,跟鋼結構脫離的時候,鋼結構的表面跟原來的支撐墊片已經脫離,說明這個卸載點已經卸載完成了,這個卸載點就意味著跟鋼結構完全脫離。如果整個24個中圈點,所有的油缸下降到位以后,鋼結構不再跟支撐塔上的小支柱上的墊片接觸的話,說明我們中圈的卸載已經完成,中圈所有支撐塔跟鋼結構完全脫離了。
記者:我們已經了解了這邊的情況,它的下載過程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現在先把信號切給演播室。
桑朝暉:謝謝我們前方的記者,還有我們的技術人員。我現在要請教一下我們的專家,侯教授,剛才進行的是中圈的24個支撐點的上升,抽墊片這么一個過程,是不是24個點環繞著鳥巢一圈?
侯兆欣:對。
桑朝暉:剛才您跟葉蓉講解的時候是外圈、中圈、內圈,為什么要有這個程序呢?
侯兆欣:因為外圈、中圈、內圈的卸載量不一樣,我們設計要求的是,一個叫均勻,另外一個叫同步,另外一個就是持續的,應該說是很平穩的降落。
桑朝暉:還有一個問題,這可能是純外行的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分幾小步,每次幾毫米,幾毫米的,咱們不能一步到位嗎?
侯兆欣:這個不是的,剛才我說了整個卸載工程我是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的,就好象一個病人一樣,如果一下把拐杖撤掉,他可能是吃不消的,我們需要一步一步進行,我們精確到一毫米,我在這里要說的話,這么大跨度的結構一毫米都這么關鍵,一毫米含有非常高的技術含量。
吳小莉:事實上一毫米都非常的關鍵,我還想追問一下侯教授,其實剛才的卸載已經完成,現在要做的可能就是您提到的結構的檢測或者是安全的檢測,所以下一個卸載必須在一個小時候才能夠進行,是不是這樣的原因?
侯兆欣:上一次的卸載,卸載完了以后,我們要對這次卸載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當認為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進行下一步的卸載,這個時間大概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
吳小莉:再來一個問題想問您,既然提到我們進行了六天的工作,前面兩天是預演,今天是第四天,都是在做正式的卸載,您覺得很關鍵的三個技術創新的第三個就是安全檢測的部分,要看它是不是的確能夠安全承載了再進行下一步,給我們透露一下,在過去有沒有檢測出我們發現的一些問題或者說要暫停一下?
侯兆欣:整個卸載大概持續了幾天,但是小的問題是有的,我們對每種問題大概羅列了幾十項問題,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有預案,都是按照預案解決的,所以今天能夠準時卸載。
桑朝暉:剛才你說到的那些有一個厚本的卸載手冊,它也是像我們的說明書一樣,遇到一些什么疑難問題,后面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剛才那個小墊片有一些好象凹凸不平,工人師傅抬高以后,要把墊片抽出來,好象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抽出來,畢竟量很少,而且剛才已經提到墊片的表面也不是非常的光滑。剛才像這種情況,有時候抽不出來怎么辦?
侯兆欣:我們整個卸載,每個點我們都精確到一毫米,但是計算歸計算,真正實施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有一定的誤差,所以在有一定誤差的時候,在抽
鋼板的時候,可能有一點障礙,但是這不是一個大的問題。
吳小莉:我的理解是在過去幾天,包括今天的卸載過程都在我們的那本手冊里面有解決手段。下面我想訪問一下城建集團董事長劉龍華先生,那些工人都是你的手下嗎?
劉龍華:是這樣的,城建集團作為國家體育場的總承包商,大部分工人是我們的,但是現場還有多家非常有實力,非常能戰斗的我們的合作者。
吳小莉:非常謙虛,您看到您的工人在前面做這么重要的一個工程,現在的心情是很踏實,很驕傲,還是有點緊張?
劉龍華:我們既緊張也踏實。
吳小莉:剛才侯教授也提到這次工程的技術含量很高,而且我看到消息說這次的技術攻關大概有20、30個難關要過,對于產業工人的技術也要過關,您當時在奪標的時候有沒有想一下為什么能成為總承包商?
劉龍華:北京舉辦奧運會給我們建筑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機會,我們城建集團通過市場競爭,通過我們招
投標,先后一共承擔了17項奧運工程,17項奧運工程除了這個主會場以外,還有奧運村、國家體育館,還有五棵松體育文化中心,還有中央電視臺、首都機場。
吳小莉:聽說您有幾個很形象的形容,來形容一下您在北京的幾個地標工程的參與。
劉龍華:有一次我跟法國的一個建筑大師,叫安德魯,他是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我們在一起吃飯,我舊聞他以你建筑大師的眼光看北京當前這些建筑,你認為設計的比較好的有哪幾項,他想了想說,第一項是鳥巢,就是這個主會場,第二項就是首都機場,第三項就是他設計的國家大劇院,我就覺得挺巧,這三項都是我們城建集團總承包,而且更巧的是這三項像一個雞、窩、蛋,雞就是首都機場,形容是一個雞,窩就是鳥巢,蛋的形象就是國家大劇院。
吳小莉:很齊全。
桑朝暉:只不過這個鳥蛋和鳥巢離得遠了點。
劉龍華:對,這個蛋下得早了一點,也離窩遠了一點。
記者:就是說由底下的控制中心來控制,同時這個控制中心又由我們總指揮臺控制,可以說是統一部署,這樣就減少了誤差,是嗎?
邱德龍:是的。
記者:現在看到這個4、5卸載點上工人還比較多,但是我同時環顧了四周,發現在中圈上,工人的數量并不是很多,大概一個卸載點上有三個工人,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工人的分工是如何的?
邱德龍:卸載點上一般是三個工人,其中一個是負責拆裝我們剛才說的墊片,另外一個是負責支撐塔上油泵的開關,還有一個人員是我們的管理人員,是負責這個點的所有的操作的進度以及他們兩個操作工人的操作過程所有的記錄,能夠做到咱們這一點,這一步卸載所有步驟是按照預定的步驟來實施的,而且做到萬無一失。
記者:按照預計,中圈下降幅度大概在多少毫米?
邱德龍:中圈下降的幅度,每個點都是不太一樣,對于內4、5這個點,咱們可以看到的這個點,下降的幅度應該是15毫米。
記者:感覺是特別的精密了,我在想,其實我們不管是上升還是下降,它的毫米數都非常的小,可以說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我們這個作業當中。
邱德龍:是的,因為我們每個點不一樣,我們下降的位移的控制,卸載量的控制通過不同的墊片來實現,我們液壓系統的設備也可以做到非常精確的位移控制。
記者:這個液壓設備,您剛才介紹了,是由我們底下的控制中心控制的,現在我們趁著液壓千斤頂上升的過程中,我們先請底下的田冰介紹一下底下的工作情況。
田冰:我剛才聽到你給大家介紹的控制這一塊,站在我左邊這位是咱們工程的現場總指揮譚曉春,剛才我們同事說他在4、5平臺上面看看監測的情況,咱們是怎么來監測的。
譚曉春:這臺電腦是監測整個承重情況。
現場負責經理:這邊可以反映所有卸載頂升設備的情況,現在時時反映4、5點的力是85.6噸,時時顯示內受力情況。這是我們整個控制系統控制我們動力源在工作,給整個系統加載、加力,先讓千斤頂往上走。
譚曉春:通過這個受力點可以顯示出來,其實鋼結構溫度對它的影響也很大。我們請中國建筑設計院的鋼結構的設計師給介紹一下。
田冰:今天我聽說天氣預報是32度,咱們設計溫度應該是23度左右,這個差別比較大,會有什么影響嗎?
設計師:氣溫,特別是太陽
輻射溫度的升高,對鋼結構的變形和內力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也做了一下統計,每天的溫度變化是比較大的,如果加載的溫度,頂升的溫度,高于合攏溫度的話,鋼結構整個的撓度會有所上升,如果低于合攏溫度撓度會有所下降,目前看溫度沒有超過我們合攏的溫度,跟我們預估值應該是比較接近的。
田冰:剛才胡蝶給咱們說的z45號還在作業中,可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再問問胡蝶現在那邊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胡蝶:現在我們看到工人們正在等待指令,現在千斤頂已經上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地方,現在就等待我們要把這個墊片抽出來,現在正在等待著指令,我們先看一下,F在工人們已經開始動作了,這個千斤頂頂到一定的高度之后,這個墊片可以松動了,現在他們已經拿手輕輕的把它卸了下來,從我這個位置可以看出來這個墊片好象是一個正方形,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邱德龍:它首先是鋼的,是Q35的,它承受的最大的受力壓力應該是300,可以足夠承受卸載過程中的壓力。
記者:這個墊片也是厚薄不一,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邱德龍:首先是要墊起來足夠的高度,同時墊片高度不能太高,高了以后水平力的影響會不太穩定,一般情況下墊片的高度是在40、50毫米,每塊墊板的厚度也是10毫米、20毫米各不相等。
記者:現在Z45點好象已經把墊片抽取完畢了,接下來應該是要等到把數據匯總到地下的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再宣布他們下一步該做什么,接下來我們把信號切到田冰,讓他告訴我們數據監測的情況如何。
田冰:現在的數據可能馬上要出來了,大家要關注一下控制臺這里。他們現在應該還是在做最后的準備,我們問一下譚總,這兩天整體工程的進度怎么樣?因為已經進行六天了,以前的進度怎么樣呢?
譚曉春:我們從9月12號開始演練,演練了兩天,正式從9月14號開始,按照我們當時的方案是七大步,每個大步里面分五個小步,到昨天為止,已經完成了六大步,外加七大步的7.1、7.2、7.3,剛才我宣布7.4開始,應該說大部分點開始逐步脫離,鋼結構和支撐點開始脫離,今天還有將近十來個點沒有脫離,今天7.4和7.5是關鍵工序,鳥巢的成功可能要到7.5全部做完才能有結構,大家連續工作將近六天多,晚上還再繼續完成這些工序,很辛苦,我們還是決定按照過去的要求,精益求精,操作的時候一絲不茍,確保鳥巢卸載成功,萬無一失。
田冰:現在再看一下控制臺的情況怎么樣。
記者:好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指令發出之后,油缸可以下降,其實就是說千斤頂下降,千斤頂下降是由底下的控制中心控制是嗎?
邱德龍:是的,千斤頂的下降是由控制中心發指令下降,剛才說的抽取墊片,下降的量是由抽取和增加的墊片控制的。
記者:好的,我看到這個墊片,剛才我們說了一半,要給大家再介紹一下,這個墊片您剛才說了有厚有薄是方便不同的取出,他們厚度最薄的多少,最厚的多少?
邱德龍:最薄的是2毫米,最厚的有10毫米也有20毫米,這一步需要控制的鋼結構卸載的位移,需要把厚的墊片抽走以后,為了保證15毫米,墊一些薄的墊片,如果說抽了一個20毫米的墊片,應該再補回去一個4毫米的墊片,以達到我設計的下降的位置。
記者:跟觀眾朋友們解釋一下,其實這個道理就有點像我們人民幣中的兩塊、五塊、十塊,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達到我們需要的數值,是不是這個意思?
邱德龍:是這樣的。
記者:現在指令下達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油缸是準備下降了,工人們一般是每個步驟之后都應該是等待指令是嗎?
邱德龍:對,因為咱們每一步的卸載都需要中央系統給它發指令,然后通過分指揮用對講機跟每個節點的操作工作進行指令傳輸,工人操作完這一步的指令應該及時將信息返回給信息指揮部。
記者:其實這個油缸已經開始下降了,下降的幅度是非常的微弱,但是仍然能夠感覺到這個幅度。現在可以感覺到油缸因為在下降,整個鋼梁和剛架的支撐結構已經脫開了,是不是意味著這個點已經快完成了?
邱德龍:如果油缸已經下降,跟鋼結構脫離的時候,鋼結構的表面跟原來的支撐墊片已經脫離,說明這個卸載點已經卸載完成了,這個卸載點就意味著跟鋼結構完全脫離。如果整個24個中圈點,所有的油缸下降到位以后,鋼結構不再跟支撐塔上的小支柱上的墊片接觸的話,說明我們中圈的卸載已經完成,中圈所有支撐塔跟鋼結構完全脫離了。
與【幕墻頭條】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幕墻頭條”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