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被輿論漸漸淡化的中國房地產問題又被推送到各報的顯要位置。這種熱度的拉升,緣起于剛剛結束的達沃斯論壇。
上周,李克強總理在回答關于中國應對經濟風險問題時表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但剛性需求是長期的,并將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和產品供給,房地產市場在一段時期內出現調整也是正常的。一向出言謹慎的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達沃斯表示,如果整體經濟指標穩定,中國央行很難出臺專門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
中國領導人在素有“經濟風向標”之稱的達沃斯論壇發表對房地產業的看法,一方面是為了打消外界對中國房地產業引發債務風險的顧慮;另一方面是樹立正面的信心,在國內外形成穩定的預期,這對房地產業和相關的建材業、建筑部品業是積極正面的,并將成為2015年房地產業“維穩”的強烈信號。
但必須看到,中國高層的一系列表態,不是在為房地產業提升地位和“松綁”,從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對房地產業的需要看,行業風險和困難還未得到根本性化解,正如一位在行業很有影響力的人士的看法:“以往由供方壟斷市場、有了房子不愁賣的時代已經過去;以往跑馬圈地、依靠坐地升值快速開發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我們的住房不足還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仍處在總量不足、局部過剩的階段,但房地產業已經由以量取勝,轉向了以質取勝的競爭時代”。
或許這看法揭示了房地產業的新常態。新常態來了,怎么適應?我們認為有必要在2015年做好“加減乘除”:
“加”,就是繼續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在實現住有所居方面、在解決農民工進城的住房問題方面、在新型城鎮化的住房需求和結構發生變化面前,堅定地做好加法。
“減”,就是站在房地產業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減少庫存,去年全國商品房庫存約增加了1.3億平方米,這是一個讓人無法樂觀的數據,特別是那些核心資產出了問題的房地產企業、進入了政府鎖定房源的企業,還有配套跟不上的一些城市空置率比較高的房子,一些人口和產業無法配套、不能方便地讓人居住的項目,應該馬上減下來,做減法、降庫存,也就是淘汰落后,處置不良資產。
“乘”,就是把那些服務業做得好的,能夠實現城鄉統籌的,有市場需求的,特別是滿足新興市場的房地產項目,如健康住宅、老年住區,為金融、科技、信息聚集區提供優質配套服務的房地產項目,要堅定地做乘法,發揮他們的乘數效應、倍數效應,堅持把房地產的新業態,特別是與服務業配套的項目做強做優做精,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服務熱點,形成房地產業與服務業緊密關系的市場需求。
“除”,就是做大分子,這個分子就是房地產的功能拓展和延伸服務,提升房地產業的“軟實力”;做小分母,就是做小過去那種投資偏大、項目偏重、追求利潤偏快的分母,向社區、街區拓展服務業,提高回報率。
只有做好“加減乘除”,房地產業才能獲得新生,重新煥發出動力活力,進而在新常態下形成房地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2011是樓市非常艱難的一年,世界范圍的債務危機,以及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調控,使得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撲朔迷離。由于房產建筑的下游行業也因受原材料上漲、國際經濟不景氣和樓市調控等因素的影響,鋁門窗行業也難逃困局。


依托中國國際門窗城”國家節能門窗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平臺優勢,中國房地產技術聯盟和中國房地產總工之家于3月9日至10日,在中國國際門窗城成功舉辦了“京津冀房地產建筑節能門窗幕墻技術選型對接會”。